姓 名 |
陳曉東 |
性 別 |
男 |
|
出生年月 |
1962.1 |
民 族 |
漢 |
|
職務 |
所長 |
職 稱 |
主任醫師 |
|
學歷 |
研究生 |
畢業院校 |
上海醫科大學 |
|
專業特長 |
||||
環境與健康:飲用水衛生 公共場所衛生 集中空調衛生 大氣衛生 地方病防制:碘缺乏病防制 地方性氟中毒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防制 |
||||
任職(目前擔任省級以上學術委員會委員以上職務的) |
||||
中國衛生監督協會環境與健康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農村改水改廁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江蘇省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地方病協會碘缺乏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地方病協會地方性氟中毒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
科研成果(近五年) |
||||
1、2009 中央空調系統風管清洗消毒機器人成套設備技術研究 第九完成人 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94003-J1-001-R09) 2、2010 應用新型靜電場采樣裝置檢測空氣中致病微生物 第二完成人 獲得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第073號) 3、2012 微生物源追蹤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水污染監控中的應用 第二完成人 獲得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第193號) 4、2014 霧霾人群健康危害的風險評估及監控研究 第一完成人 獲江蘇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
獲獎情況(近五年) |
||||
1、2008年 榮獲全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2、2012年 全省愛國衛生先進個人 |
||||
學術論文、論著(近五年) |
||||
(以下論文和論著為通訊作者) 1、 李偉偉1 ,陳曉東23季莉莉2 ,李新杰3 ,楊哲元3 ,楊- 3 ,陳連生2 新標準(GB5750 - 2006)中二氧化氯檢測方法的改進與現場應用效果評價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09; 19(2 ):431-432 2、李偉偉1 ,陳曉東2 應用rep-PCR微生物源方法追蹤夏秋季桂五水庫糞便污染來源 江蘇預防醫學 2010 2010;21(3):6-9 3、 張琦 陳曉東 張寶瑩 嗜肺軍團菌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江蘇預防醫學 2010 2010;21(3):4-6 4、周連 孫宏 張琦 錢樂 陳曉東 南京市某區溫度與居民死亡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11 28(3),230-232 5、施晶晶,陳曉東 江蘇省高水碘地區學齡兒童碘營養狀況調查,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33),5358-5361 6、張千,周連,紀琴,魏星,李寧,周云,朱寬遠,陳曉東 南京市江寧區2010年氣象因素對SO2等大氣污染物濃度的影響 江蘇預防醫學 2012,23(4),13-16 7、王圓圓,周連,陳曉東 灰霾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進展 江蘇預防醫學 2012,23(4),37-39 8、張琦,陳曉東 軍團菌與軍團菌病研究進展 江蘇預防醫學 2012,23(4),40-43 9、、施晶晶,陳曉東,王培樺 高碘與甲狀腺疾病的關系 江蘇預防醫學 2012,23(4),43-45 10、彭世富,丁震,陳曉東 水中致嗅味物質檢測方法研究的進展 江蘇預防醫學 2012,23(4),46-48 11、 Peng Shifu, Ding Zhen, Chen Xiaodong et al. Orthogonal Design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mon Odors in Water Samples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to GC/MS. J Anal Methods Chem. 2013, 2013, 340658. (SCI) 已發表 12、 彭世富, 丁震, 陳曉東 等. HS-SPME/GC/MS法測定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異莰醇的條件優化.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3 (8): 1146-1151. 13、王園園,崔亮亮,周連,陳曉東等. 南京市部分居民室內PM2.5 和PM1.0 污染狀況[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3. 30(10):900-902. 14、王園園,周連,陳曉東. 灰霾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進展[J].江蘇預防醫學,2012. 23(7):37-39. 15、王園園,周連,吳俊,陳曉東等.南京市某居民區空氣PM2.5和PM10污染分布特征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 33(2):128-132. 16、陳文, 孫宏, 陳曉東. 妊娠期非職業性低水平重金屬暴露與新生兒生長發育關系的初步研究[J].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14,31(2):140-142. 17、陳文, 孫宏, 陳曉東, 等. 蘇中地區農村普通人群尿鎘水平及參考值研究[J]. 江蘇預防醫學, 2014,25(2):4-7. 18、Sun H, Chen W, Wang D, Jin Y, Chen X, et al. (2014) The effects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low-level cadmium, lead and selenium on birth outcomes. Chemosphere 108: 33-39. |